新宝6娱乐
相声界对已故恩师的纪念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常常提及恩师的名字,并将恩师的遗像悬挂在墙上;另一种则是通过书籍记录恩师的成就,以及在舞台上展示恩师的辉煌。
在2024年9月,郭德纲公开宣布将重新制作相声剧《中国相声史》。众人最为关注的无疑是,他是否会再次像2011年首演时那样,删除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声行业的辉煌部分。
在那段历史中,不仅有马季、姜昆和冯巩,还有郭德纲的老师侯耀文。
一、郭德纲对相声历史的修改
2011年,郭德纲模仿姜昆主演的相声剧《明春曲》,推出了同样主题的相声剧《中国相声史》。没想到结果却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与在全国及海外获得巨大成功并巡演的《明春曲》相比,德云社的《中国相声史》在首演时却大失水准。
《中国相声史》的失利原因有很多,除了宣传不到位和水平有限等问题,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对历史的篡改。
郭德纲在《中国相声史》中删去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相声辉煌时期,书中描述道,改革开放后相声受到流行歌曲的冲击,直到2005年郭德纲的出现才为相声带来了复苏。
实际的历史是,20世纪80到90年代是相声行业的黄金时代,直到90年代末才开始走下坡路。
郭德纲渴望为自己赢得赞誉的想法可以理解,在相声圈内也有人承认他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流量与关注。然而,他对中国相声历史的篡改行为无疑引发了广泛的不满。
外界其实很明白,郭德纲这么做是为了继续影响他的粉丝,让他们相信马季、姜昆、牛群、冯巩、李金斗等人那个时代的相声已经不行了,如果没有郭德纲,相声就会消亡。
郭德纲在篡改历史时,有一件事情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侯耀文。
二、侯耀文的成就与贡献
侯耀文虽然是侯宝林大师的儿子,但侯宝林始终不允许他学习相声。直到侯耀文17岁考入铁路文工团时,他的相声生涯才算正式开启。
在侯耀文三十岁之前,他与石富宽在相声界和铁路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全国观众中,他仍然相对不为人知。
1979年,侯耀文和石富宽共同出演了相声纪录片《笑》。随后在1980年,他们的作品《财迷丈人》荣获全国优秀短篇曲艺作品奖。1981年,他们又凭借《戏曲漫谈》在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观摩演出中获得奖项。1984年,在青岛举行的全国相声评比中,侯耀文与石富宽的《糖醋活鱼》获得了一等奖。
侯耀文和石富宽频繁获奖,并连续亮相央视春晚,使他们迅速成为全国观众喜爱的相声明星。在1985年的全国十大笑星评选中,两人都顺利入围。
1985年,侯宝林带领侯耀文、石富宽和师胜杰等人前往美国进行相声巡演,这标志着中国相声首次在海外演出。
在九十年代,侯耀文和石富宽复兴了传统节目《口吐莲花》,并创作并表演了经典相声《京九演义》。此外,侯耀文还参与了群口相声《新潮商人》等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侯耀文和石富宽的代表作之一《侯大明白》,其第二作者是姜昆。
凭借个人的实力、表现和影响力,侯耀文后来担任了铁路文工团的副团长和说唱团的团长。他与徒弟及同事们共同成为了中国相声界的重要力量。
可以说,尽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侯耀文的表现不及马季和姜昆,九十年代又受到牛群和冯巩的压制,但总体来看,他在八九十年代相声的辉煌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去世之前,他也担任了中国曲艺家协会的副主席。
三、郭德纲的取舍
侯耀文的相声艺术生涯光辉灿烂,虽然和他身为侯宝林之子有一定关系,但大多数成就是凭借他个人的努力和才华获得的。
侯耀文和石富宽在相声艺术方面的成就,与马季、姜昆、牛群、冯巩和李金斗等同行密切相关。他们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一时期相声的中坚力量,不仅享受了时代的红利,也成为了推动这一艺术形式发展的重要人物。
如果郭德纲在编写《中华相声史》时希望将他的恩师侯耀文纳入其中,自然不能忽视马季、姜昆、牛群、冯巩和李金斗等人。毕竟在1985年的全国十大笑星中,不能仅提侯耀文和石富宽而不提及其他优秀的相声演员。
问题在于,如果郭德纲的《中国相声史》真实地反映了历史,必然会引发郭德纲的粉丝们的强烈反响。毕竟在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中,所谓的“主流相声”实际上是将侯耀文和石富宽等体制内的相声演员视为不会真正说相声的人,他们被认为只是在念报纸上的对口词,根本谈不上什么巅峰期。
正是由于这种矛盾,郭德纲作出了选择和放弃的决定。
郭德纲在日常演出时,对自己的恩师侯耀文的评价相当高,对搭档于谦的师父石富宽的评价同样赞赏有加,此外,他还对孙越的“姥爷”李文华(实际上是舅爷)给予了高度评价。
另一方面,郭德纲在《中国相声史》中完全忽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声的黄金时期,侯耀文、石富宽和李文华的成就也一并被删除。
实际上,侯耀文和石富宽等人在全国显露头角是始于1979年,他们在八九十年代的辉煌成就无可置疑。然而,《中国相声史》却声称那个时期相声并不受欢迎,观众常常把相声演员赶下台。
如果《中国相声史》属实,那侯耀文和石富宽是怎样成为相声界的杰出人物的呢?他们又凭什么有资格收郭德纲和于谦为弟子呢?
郭德纲一方面声称侯耀文是他的恩师,甚至将侯耀文的画像挂在墙上,名字常挂在嘴边;另一方面,他却无视侯耀文的辉煌成就,彻底抹去侯耀文参与创造的相声巅峰时期,这似乎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从侯耀文的角度来看,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徒弟在编撰《中国相声史》时,竟然将师父的艺术成就完全抹去,那留着照片又有什么意义呢?简直就是在误导别人!
#深度好文计划#